2024年智能控制器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调查分析及发展战略规划评估首页 > 产品中心

2024年智能控制器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调查分析及发展战略规划评估

  • 型号:LDX-K3050
  • 输出电压:0-30V 输出电流:0-50A
  • 来源:企鹅直播平台官网
  • 发布时间:2024-04-19 03:10:17
  •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智能控制器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调查分析及发展
  • 在线订购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智能控制器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调查分析及发展战略规划评估预测报告》

  1、智能控制器行业的技术水平与特点:智能控制器是在电子设备、系统中实现特定功能的计算控制单元,是各类电子设备、系统的控制中枢。智能控制器一般以微处理控制器(MCU)芯片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为核心,配合电子线路硬件、嵌入式计算机软件、塑胶五金结构件等若干组成部分,经过电子加工工艺,实现终端产品的特定功能要求。

  智能控制器拥有众多细分应用市场,不同应用领域的智能控制器在产品结构、技术参数、物理形态方面存在比较大差异,制造工艺的重点、难点各有不同。智能控制器行业企业通常结合自己技术储备、渠道建设情况,服务特定领域形成专业化优势,而后不断拓展产品覆盖领域。

  中国大陆是智能控制器的重要制造基地和消费市场。中金企信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约为29,092.90亿元,2017年-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约12.42%。中国智能控制器市场在全球占了重要地位,在需求端,下游应用市场的蓬勃发展对智能控制器市场需求形成稳定支撑;在供给端,中国大陆已发展形成了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广东省形成了全国领先的产业集聚,产业处于从“做大”向“做强”转型的关键阶段。

  2、智能控制器市场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上下业之间的关联性:智能控制器由硬件元器件和软件算法组合构成,其中软件算法通常由下游客户根据智能控制器的功能需求自行定义,硬件最重要的包含微处理器(MC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PCB、电阻/电容及其它原材料。因此智能控制器行业上游主要为上述硬件供应商,智能控制器行业下游最重要的包含汽车电子、新能源与储能、消费电子、智能电器、医疗电子等应用市场。

  ①汽车电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推动下,汽车核心控制管理系统(发动机控制、底盘控制、车身控制等)、智能驾驶与娱乐系统(ADAS、全自动驾驶、智能互联、智能座舱)、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等智能控制器使用场景不断拓展,单车电子系统渗透率逐步的提升,并仍有广阔的成长空间,汽车电子行业对智能控制器的需求潜力未来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2022年,全世界汽车电子市场规模预计为2,949.4亿美元,至2027年预计将达到4,156.0亿美元,预测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7.10%。中国汽车电子行业规模近年来亦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约9,783亿元,2017-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13.29%(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同时,在政策助力、技术驱动以及消费牵引的共同作用下,单车汽车电子占比将不断的提高。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预计2025年,所有车型中乘用车汽车电子成本在整车成本中占比有望达到60%。

  ②新能源与储能:新能源市场最重要的包含动力电源、电池储能等细分市场,智能控制器主要使用在于电池管理系统(BMS)、充电桩电源管理等环节。近年来在“双碳”经济蒸蒸日上的宏观背景下,动力电源和电池储能两大细分市场均快速成长,对智能控制器的需求不断增加。

  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使用电池组供能,电池管理系统(BMS)、充电桩电源管理成为智能控制器的全新应用领域,市场规模与潜力巨大。智能控制器主流厂商纷纷发力进入整车厂商的供应链体系,部分头部厂商成为整车厂商的一级供应商,智能控制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自2014-2017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56.31%,自2018年产销量均突破100万台,年度产销量均保持迅速增加。市场预计2023年末,全球轻混及以上电动车渗透率将突破25%,至2027有望超过50%。得益于新能源发电、电池储能等基础技术不断突破,电池储能成为电力能源的新兴细分市场,迎来高速增长期。以便携式储能为例,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报告数据,全球便携式储能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由2016年的0.6亿元快速提升至2020年的42.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90.28%,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82.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还将维持65.72%,便携储能行业将继续维持快速增长趋势。电池储能设备所使用的BMS、电压转换等控制模块需求也相应保持快速增长。

  ③消费电子: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已迈入国际领先行列。但是消费市场受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影响较大,市场需求出现阶段性疲软,各细分市场规模增长放缓,部分主要市场2022年度出现下滑。2022年TWS耳机出货量为2.88亿台,较2021年下降约1.74%。长期而言,随着通信及电子技术进步,花了钱的人电子科技类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将促进市场转型升级,进入新的增长周期。

  ④智能家居:IoT、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支撑传统家居解决方案不断向智能化方向进化,智能硬件不停地改进革新,智能家居从单品智能向系统智能升级,基于一体化连接的设备组网形成雏形,未来“全屋智能”将得到逐步发展。在宏观经济走弱的背景下,近年来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及出货量增幅有所放缓,2022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预估约6,552亿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预计约2.4亿台,同比持平微涨(IDC)。2023年,受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影响、居民消费意愿回暖节奏尚不明确,智能家居市场仍将处于低位调整期。但是,中国大陆市场中小米、华为、OPPO、VIVO为代表的智能硬件综合品牌IoT生态逐渐完备,科沃斯、石头科技等众多单品冠军也不断巩固自身在细分市场的优势地位。智能物联在家庭生活场景深化应用的趋势将支撑行业长期增长的逻辑,2022年至2026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将保持年均12.91%增长率,至2026年出货量达到3.90亿台(IDC,2023)。

  ①智能控制技术发展推动智能控制器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智能控制器作为各类设备、系统的控制中枢,是实现自动控制功能的关键硬件。随着各类设备、系统的功能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控制器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一方面,非智能终端设备逐步实现智能化控制,大量通过人工控制、机械控制的终端设备被智能控制终端所取代,以声光电控制的新型智能终端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智能终端所集成的控制功能日益丰富,智能控制器集成水准不断提高,传统单一功能的自动控制终端不断被综合智能终端所取代。随着传感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持续发展,智能控制器在各领域的应用渗透率将逐步提升,下游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有力支撑智能控制器的市场需求。

  ②中国大陆智能控制器产业链分工协作不断深化:随着中国大陆电子信息产业生态逐渐完备,珠三角地区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电子产业链条,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智能控制器制造、下游整机客户已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智能控制器行业形成专业化产业分工:下游整机客户聚焦产品整体功能的定义与设计,而将智能控制器的设计、生产外包给具有专业化优势的智能控制器制造企业,实现更高的产业分工协同效益。

  ③国家政策全力支持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智能控制器具有产品结构精密、定制化程度高、升级迭代快的特点。智能控制器制造企业需不断投入制程工艺研发技术,增强智能制造能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大陆的智能控制器制造企业将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在研发实力、制造能力等方面持续提升,国产智能控制器将不断进入中高端应用场景。

  ①宏观经济波动对部分应用领域智能终端需求:智能控制器是智能终端的核心组成部分,智能控制器的市场需求与下游应用领域的市场景气度紧密相关。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导致消费电子等智能控制器主要终端应用领域的需求处于低位调整阶段,部分细分市场的需求疲软,减缓智能控制器的整体市场规模增速。

  ②国际贸易摩擦增加全球贸易链条的不确定性:智能控制器制造是产业链分工形成的细分行业,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对全球产业链分工造成一定影响,增加了中国大陆智能控制器公司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不确定性。

  (“十三五”总结及成就、“十四五”总体设计、“十四五”解读、“十四五”目标、“十四五”热点、“十四五”区域发展)

  (市场趋势、前景展望、市场容量预测、出售的收益预测、规模预测、产量预测、产值预测、需求预测、细分应用预测)

  (市场战略、技术战略、区域战略、业务战略、影响战略、产业战略、品牌战略)

  报告价值:作为一份专业的行研报告首先要保证内容的专业性、及时性、有效性及权威性。此报告能够适用于了解市场动向、摸底市场情况、了解竞争对手、把握市场先机、投融资引用、招股说明书引用、向政府申报项目引用、新进市场引用、项目转化引用、扩展市场引用、商业洽谈引用、企业宣传引用等,为广大新老客户提供全套市场参考是依据,提升市场竞争力。价值展现:(一)市场全景梳理,助力企业把握市场新趋势、新动向。(二)全球市场分析,了解全球市场发展状况及可借鉴的经验探索海外市场发展机会。(三)中国市场分析,及时掌握市场供需结构、市场缺口、竞争格局等提升市场占有率。(四)产业链分析,全景梳理产业链各环节主要指标,为企业精准发展提供较为可靠支撑。(五)重点企业及商业模式分析,充分了解业内重点企业未来的发展路径、优劣势、相关财务及销售指标、业务板块及模式,补齐自身企业的不足。(六)发展前途及投资策略,把握市场脉搏、洞悉市场走势、规避风险及壁垒从而实在最大投资价值。